杭州超限教育綜合訊:一個地處江南腹地,是全國食品學科翹楚,一個地處大漠戈壁,肩負為新疆乃至西部培養(yǎng)食品人才的重任。從2005年開始,兩校簽署合作協議,江南大學對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學建設,十年間跨越幾千里的攜手共建,情滿天山,收獲累累碩果!
重視頂層設計,構建對口支援紐帶橋梁
2005年8月,江南大學校長陳堅帶隊訪問石河子大學,兩校正式簽署了對口支援協議書,拉開了援建工作的序幕。十年間,兩校領導重視互訪,明確援建重點,做好頂層規(guī)劃設計,從人才培養(yǎng)、師資隊伍建設到科研合作、學科建設等方面,全方位開展支援合作,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!
對口支援以來,江南大學發(fā)揮掛職干部的“橋梁”和“紐帶”作用,先后派出王洪新、曹棟、楊瑞金、張曉鳴4位教授在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擔任院長。他們依托江南大學的學科優(yōu)勢,結合邊疆特色與石河子大學學科特點,為食品學科建設、人才培養(yǎng)、對外交流、教學科研等方面獻計獻策!
現任掛職干部陶謙任食品學院副院長,分管教學工作和對口支援工作,不僅個人承擔3門專業(yè)課程,還積極協調各項工作。陶謙老師的愛人從江南大學退休后也加入對口支援隊伍,承擔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基礎課程教學任務,他們的女兒受父母影響,也考入石河子基層法院工作。從一個人掛職到一家人支援,在當地傳為佳話!
與此同時,江南大學先后接收了石河子大學4位掛職鍛煉干部,極大地促進了雙方的經驗交流,提升了石大的管理水平!
強化師資培養(yǎng),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
教師是學校發(fā)展的根本,強校重在強師資。江南大學以加大青年教師博士培養(yǎng)為主抓手,結合骨干教師培訓班、青年教師與名師結對子、名師義務支教、學科團隊共建等方式,幫助石河子大學切實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!
2005年以來,石河子大學先后有11名教師考取江南大學博士研究生,目前已有8名教師獲得博士學位,還有3名博士在讀。江南大學王周平教授成為石河子大學首位A類綠洲學者,石河子大學有4名青年骨干教師與江南大學名師結對子。博士畢業(yè)和進修歸來的多位教師已成為石大教學、科研戰(zhàn)線的骨干力量!
自2012年以來,江南大學先后選派11位教學經驗豐富、學術造詣深厚、品德高尚的教師來到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支教,教授食品工廠設計與環(huán)境保護、食品安全監(jiān)測技術等14門課程。他們不僅把先進的教學方法、理念和手段帶進石河子大學課堂,還充分利用支教時間,與青年教師進行課程研討、學術交流,為研究生、本科生舉辦學術講座。
石河子大學利用“名校名師講壇”邀請江南大學名師專家開展學術講座、研討。江南大學以知名學者為主力、帶動其他國內外行業(yè)精英一起助力石大發(fā)展,江南大學徐巖、陳衛(wèi)、陳正行等40余名教授先后來到石河子大學講學,累計開展各類學術講座、交流座談60多場,拓寬了師生視野,活躍了學術氛圍,受到石大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!
通過對口支援,石河子大學明確了“果蔬加工與貯藏”“畜產品加工”“生物安全技術”“糧油加工與安全”4個學科發(fā)展方向,選拔了優(yōu)秀教師擔任學科帶頭人。借助江南大學學科優(yōu)勢,石河子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學科發(fā)展及團隊建設取得顯著的效果!
服務地方經濟,著力提高科學研究水平
為切實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(fā)展,解決新疆急需紡織專門人才的問題,江南大學與石河子大學聯合培養(yǎng)紡織工程專業(yè)人才,創(chuàng)新對口支援模式。2012級、2013級共30名紡織專業(yè)學生在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學習,且全部進入卓越工程師培養(yǎng)計劃!
2015年,石河子大學選拔食品科學與工程、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(yè)二年級各5名優(yōu)秀本科生到江大插班學習,開闊了學生視野,帶動了整個學院“比學趕幫超”的良好學習氛圍。此外,食品學院選派20余名優(yōu)秀學生參加江南大學主辦的暑期夏令營,開拓了眼界,收獲了友誼,展示了新疆,增加了自信!
在江南大學的幫助下,食品學院的科研項目檔次提高,經費大幅增加,產學研合作及平臺建設提升。截至目前,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5項,省部級項目9項,校企合作發(fā)展項目30余項,科研總經費超過1800萬,成功申報新疆特色果蔬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新疆自治區(qū)農產品加工與貯藏重點實驗室,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轉化平臺。
此外,石河子大學與江南大學聯手成功舉辦首屆中國·新疆(兵團)特色農產品加工技術戰(zhàn)略研討會暨對口支援經驗交流座談會,邀請國內食品行業(yè)學者10余名、企業(yè)精英20多名,齊聚石大,共謀發(fā)展,就青年教師一對一互助、人才培養(yǎng)、學科團隊建設、人才引進等方面簽訂對口協議!
關于未來援建工作,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武貴龍表示:“學校將本著‘大處著眼、小處著手’和‘重心下移、資源下沉’的思路,將對口支援工作下移到系部、教研室,細化到項目,落實到團隊和個人,實現援建團隊及高校之間互相交流、資源共享、互惠共贏,推動對口支援工作再上新臺階!